研究生周末学术演讲沙龙第17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道路》纪实

  11月27日中午,英国正版365官网研究生周末学术演讲沙龙(第17期)在理科5号楼352室举行。本次沙龙主题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李少军教授携其指导的四位同学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汇报演讲。来自北大、清华、北交大等高校的五十余名同学报名参加活动,365英国体育官网下载郇庆治老师和宋朝龙老师应邀出席。

  李少军老师先发表致辞。他指出,这次活动的形式,是借鉴钱学森“集大成,得智慧”的理念,通过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加强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这次活动的主题意义重大。正如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的,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开辟发展这条道路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之间发生了密切的互动,概括起来就是“马克思主义改变了中国,中国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能停留于宏观的、政治的层面来理解中国道路,而应该从学术角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基于这样的问题意识,他指导自己的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并有多位同学以此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除到场发言的四位发言人外,还有另外两位博士生曹平、杨芳分别以“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中国道路”作为博士论文研究方向。今天正是将部分同学的初步研究成果向院内师生进行集中汇报,恳请大家多批评。

  随后,四位发言人分别发言,并分两组互相点评讨论。

  博士后梅沙白老师以“所有制变革与中国道路”为题作报告。她指出,所有制问题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问题,也是解读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发展道路的枢纽。通过梳理1949-1978年、1978-1992年、1992-1997年、1997-2002年以及2002年至今五个时期的中国所有制变革轨迹,可以看出:新中国的所有制发展既体现了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又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野,更有助辨明当下就“所有制中性”展开的争论。这种论调的实质是淡化我国的社会性质,意在推动国有企业私有化和“国退民进”,进而危及共同富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因而归根到底是经济领域内意识形态斗争的表现。我们应当擦亮眼睛,认清并抵制“所有制中性”这一走邪路的主张。

  2018级博士生王凡同学发表了题为“探索新工时制与绿色发展”的演讲。她从从深圳特殊工时管理制和被广泛议论的“996”工时制出发,回顾了我国对工时制所进行的探索历程,揭示了工时制之争背后是企业、个人和社会三方的利益矛盾和斗争。新工时制中体现了满足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全面发展的合理诉求。应当按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建议所作的《说明》中指出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妥善协调处理各方利益。同时,新工时制探索应当与绿色发展结合起来,为个人保障充足的空闲时间,推动个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绿色化变革。

  2019级博士生夏少光同学以“《资本论》中的法律思想及其对唯物史观的深化——基于‘英国工厂法’个案的考察”为题进行了汇报。他指出,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的法律思想,对当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对马克思法律思想的解读,不应止步于《形态》、《宣言》,更应该深入到《资本论》及其手稿中。

  2020级博士生谢文涛同学作了题为“消除贫困与中国道路”的报告。他以详实的数据、细致的解读,概括了中国扶贫事业的重大成就。通过与印度等国的对比可以发现,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扶贫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是因为立足国情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扶贫经历了救济式扶贫、制度改革扶贫、开发式扶贫、精准扶贫四个连续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公有制的经济基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动员方式、从地区到县到村的组织网络等一系列独特制度优势,贯穿始终并发挥作用。这些既不是对所谓国际主流道路的模仿,也不是现有所谓国际主流理论框架所能容纳的。应当着重发掘中国扶贫成就中的社会主义因素,以及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在统一性,坚持并阐释好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两个历史时期不能互相否定”。

  在第一轮互动评论环节,谢文涛指出,中国的所有制变革与扶贫道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夏少光指出,对中国的所有制变革,既要看到政策文件词句的“面子”,也要看到实际发展进程的“里子”,特别是探索过程中的代价和失误,包括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也应当如此。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地位不容否定,对所谓“补课论”、“新民主主义持久化”的反思批判,当下仍有重大意义。

  在第二轮的互动评论环节,梅沙白指出,“法律没有独立的历史”的论断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对马克思法律思想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应当重视对法律问题的研究,并积极介入相关社会讨论,划清与自由主义法律理论的界限。王凡表示,对工时制的探讨应当关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相关论述,通过交流进一步开阔了自己的研究视野。

  在四位发言同学发言和互动后,三位嘉宾老师逐一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点评。

  郇庆治老师结合对几位同学演讲理路的分析,提出了“如何从所选的研究课题中提炼出学术性问题”这一问题,并对几位发言同学提出了具体的推进建议。唯物史观不应止于解释历史上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更应当为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具体方案,为我们指明未来的正确走向。对扶贫问题的探讨,既要关注消除绝对贫困后如何克服相对贫困,更要探讨如何从贫困走向共同发展,这才是中国道路更应当研究的问题。

  李少军老师鼓励大家,写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可以在有一个初步的思路后就及时交流,通过交流不断完善、修改直至写出来。这比闭门造车式的写作更有效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道路这个大问题的研究,既要有“分”也要有“总”。“分”的研究最终要回到怎么走社会主义道路、怎么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怎么为人类作出贡献这样“总”的问题上来。要从新型文明的高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术沙龙只是一次表达交流活动的示范。同学们更应该把这种深入交流、集中探讨的方式带到平时的学习中,争取更大的进步。

  宋朝龙老师在总结讲话时指出,要积极推动在马院形成“心中有师长,眼里无权威”的学术氛围。鼓励同学面向重大问题,提倡真实的思考、真实的状态、真实的问题、真实的不足,通过老师们有针对性的诊断,充分交流提高。每位同学在沙龙中的身份设定都是学者,沙龙的目的就是把大家训练为成熟的学者送到学术界。马院的学术活动反对形式主义,但是鼓励形式创新,以形式推动内容。欢迎有更多的师生加入这个沙龙表达自己的学术思考。

  本次沙龙中,四位发言人紧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道路”这一重大理论主题,结合各自学术兴趣分别展开发言,较好体现了主题的统摄性与切入点的辐射性、现实关切与学术支撑的统一。四位发言同学选题富有新意、逻辑框架清晰、文献基础扎实,在现场演讲时语言流畅、得体大方,体现了较好的学术研究和演讲表达能力。在互动评论环节,几位发言人之间直奔问题,诚恳而尖锐地相互批评质疑,充满学术交锋气息。点评老师们的发言立足四位发言人的报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道路”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作了进一步的提升,大大开阔了同学们思考研究这一主题时的视野。针对发言同学的缺点和不足,点评老师们既逐一指出,又从中总结提炼一般性的学术研究方法问题。这有力地指导、启发了发言同学的研究工作,也给全场所有同学上了一堂生动的学术研究案例剖析课。整场活动气氛热烈、内容丰富,展现了马院师生锐意求真、教学相长的学院文化风貌,受到了校内外参会师生的积极评价。

  本次沙龙是将学术演讲与导师对学生培养工作相结合的积极尝试,得到了院内研究生导师们的大力响应支持。据悉,下一期将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李健老师携五位研究生,围绕“列宁是怎样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这一主题进行演讲。